在书舍 > 其他小说 > 霓裳铁衣曲 > 第四百四十二章 保命
“什么刑部大狱!”太平公主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就在驿馆里,归义坊那里!”

“驿馆?归义坊?”护良吃了一惊:“这是什么意思?难道皇太后还没把鄱阳王送到三法司论罪?”

“呵呵!”太平公主笑了两声:“我估计嫂嫂现在也在等你回来呢!”

“等我回来?”护良闻言一愣,旋即回过神来:“你是说她不敢——?”

“还能如何?”太平公主笑道:“说到这里还是不得不佩服阿翁,他当初告老离开长安,却把你留下,我一开始还有些不明白,现在才明白他的高明之处!”

“怎么说?”

“你想想呀!当初阿翁在长安时,虽然朝政在手,但嫂嫂还是三五不时搞出点事情来;而现在他去了范阳,名义上朝政已经在嫂嫂手里,但实际上有哪件事情嫂嫂不要再三考虑他老人家?反倒是老实了的很!”

“这倒是!”护良点了点头:“那鄱阳王的事情,你觉得应当如何?”

太平公主道:“明日你和我一同进宫去见她,先把交州刺史的事情说说,剩下的便见机行事吧!”

——————————

甘露殿。

透过侧殿的狭窄高窗,阳光洒在面上上,将窗户上的条格挂在上面。墙壁上曾经悬挂的钟繇和王献之的真迹已经被撤去,换成四幅青绿和棕褐相衬、栩栩如生地描绘狩猎情景的波斯挂毯,但在太后眼里,整座偏殿还是有股子难以掩盖的衰败气息。

她坐在宽大金漆龙纹宝座上,宝座上满是各式龙纹浮雕,各具雄姿,游弋其间。但说实话,这座位并不舒服,宝座用最好的上等木材制造,包裹金箔,她只觉得自己的背和屁股都又酸又疼。该死,为什么丈夫和公公生前都那么喜欢坐在上面?为什么不在上面包裹上皮毛,放上厚厚的垫子?这样自己现在也能舒服点。

“令尊身体可还健旺?”皇太后笑道,她的宝座右侧是王安陆,为了表示对护良夫妻的亲近,并确保谈话的私密,她在殿内只留下王安陆一人。

“有劳太后陛下垂问,家父身体倒还好!”护良恭谨的答道,他和太平公主都得到了一张椅子。

“那就好,令尊乃是国家柱石,侍奉先帝,高宗皇帝二代,功勋盖世!如今虽然致仕,但朝廷若有难决之事,还是要劳烦令尊的!”太后笑道。

“不敢!”护良应了一声,他和妻子交换了一下眼色,咳嗽了一声道:“太后,此番臣去范阳,家父有一事相托:臣有一位兄弟名叫元宝,现在出任沧州刺史,文武倒也有些许才略。他想要出任交州刺史,还望太后陛下应允!”

“什么,想当交州刺史?”太后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可是南边交趾的那个交州?”

“不错,就是那个交州!”

太后转过脸,下意识的目光转向身旁唯一的亲信,护良提出的要求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之外,交州以及西南从来都是大唐政争失败者的去处,王文佐干嘛要把自己儿子踢到那边去?难道这个元宝得罪了他爹不轻?

“护良爱卿!”太后咳嗽了一声:“你这个兄弟是不是犯了什么过错,惹恼了令尊?”

“这倒不是!”护良也有些尴尬:“这是家父另有安排,家父统辖之地中蛮荒之地有的是,若是要流放,也不用让他去交州!”

“这倒是!”太后也明白过来了,她笑了笑:“若是只交州的话,问题不大,不过还是要经过政事堂商议才可!”

“那是自然!”见太后没有拒绝,护良松了口气,唐代相权极重,当今太后自己又没有很出色的行政才能,所以也是那种比较“佛系”的领导风格,像交州刺史任免这种事情,很大程度上政事堂有很大的发言权(毕竟比邻边境,治理下当地少数民族多,对刺史的能力和操守有很高的要求)

确认了护良从范阳回来只有这么一个要求,悬在太后心头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她瞥了太平公主一眼笑道:“定月你平日里若是无事,就多来宫中走走,陪我说说话也好。自从你哥哥弃我而去,这宫里便愈发冷清了。”

“嫂嫂这么说,那我就不客气了!”太平公主笑了起来,她轻拍了一下护良的手臂,笑道:“亏你整天在家里还说什么君臣之礼,宫掖森严,听到没有,嫂嫂可是亲口请我多入宫呢!”

“哪个在家里说这些!”护良腹中暗诽,却被妻子瞥了一眼,只是干笑了两声,没有说话。太后见状笑道:“护良你也太生分了,什么君臣之礼,宫掖森严,都是自家人,岂可与那些外臣相比!”

听到太后在大打温情牌,护良心生敬意,他起身拜了拜:“太后这般说是情分,臣却不敢持宠而娇!”

太后赞了两句,唤宫女取了三碗奶酥来,赐予护良夫妻分食。她吃了两口,突然叹了口气,面上现出悲伤之色,放下碗,掩面抽泣起来。护良夫妻对视了一眼,太平公主起身走到太后身旁,柔声问道:“嫂嫂何事悲伤?”

“哎!”太后擦了擦面上的泪痕:“前些日子饶州刺史上了奏疏,说鄱阳王在当地私蓄亡命,暗中打制兵甲,且收留天文术士,有谋反之迹。我听了后心里着实是不好受,那鄱阳王虽然不是我所生,但不管怎么说也是先帝的骨血,若要依国法处置,恐伤先帝之明;若是就这么放过了,置国家法度何在?是以左右为难,难以决断!”

“有这等事!”太平公主一副大惊失色:“我记得李守文这孩子当初在宫里很是守得本分的,怎么会做出这等荒唐事来?再说天底下哪有在饶州谋反的?护良,你说是不是呀?”

妻子一起头,护良顿时心领神会:“不错,饶州那地方偏僻,且无强兵。且鄱阳王不过是个郡王,食禄也才五千户。凭这点实力谋反,会不会是饶州刺史搞错了?”

太后听到太平公主和护良两夫妻一唱一和,公开质疑鄱阳王谋反的真实性,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显然这两人是没那么容易接受鄱阳王谋反的这个说法的。

“饶州刺史的行文中说的很清楚,而且各项证据确凿!”太后沉声道。

“照我看,多半是身边出了小人!”太平公主道:“守文是个什么性子,嫂嫂您还不清楚?当初您可是把他留在这甘露殿好长时间,当自家孩子看的!他怎么会反您?照我看,一定是他突然离开长安,想念您,心情悲伤,被身边的无耻小人蛊惑,才办出那等蠢事。饶州那边的官吏想要生事立功,才也不查清事情真伪,就一股脑儿报上来了!护良,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太后陛下,下官也以为这件事情还是要查清的好,不然传出去只怕天下百姓会以为陛下您容不得先帝之子,只恐有伤您的盛名!”

皇太后咬了咬牙,强压下胸中的怒气,瞥了一旁的王安陆,问道:“安陆,你以为呢?”

一直努力做一个人型蜡像的王安陆听到自己的名字,暗叫不好,只得小心答道:“奴婢以为,鄱阳王这事,还是应该先查一查再下定论的好!”

“嗯!”太后点了点头:“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那鄱阳王抵达长安之后,我也只是让他住在驿馆,未曾移交三法司。现在看来,倒是与你们夫妻二人想到一处去了!”

“都是嫂嫂好心!”太平公主笑道:“其实照我看,不管查到最后结果如何,把鄱阳王身边那些小人都治罪也就是了,改封到另一个地方便是!”

“哦?”太后问道:“为何这么说?”

“嫂嫂,天底下多愚昧之徒,即便真的鄱阳王有谋反之罪,天下人也多半不信,只会说是您剪除先帝血脉,却不想当今天子便是您的血脉,又何必去伤害一个郡王呢?您只要把他身边羽翼减除了,他就算心里想反,也无力再反,何须坏了自己的名声呢?”

太平公主这番话倒是说到太后心里去了,太后之所以要找鄱阳王的麻烦,说到底就是有杀母之仇。但现在天子之位已经定下来了,只要将鄱阳王身边的信任者都杀掉,然后丢到一个陌生地方去,令官吏严加看守,此人再也闹不出什么动静来,甚至让他“暴病而死”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既然如此,又何必坏掉自己的名声呢?显然,太平公主和护良反对的只是把鄱阳王治罪处死,至于别的,他们并不关心。想到这里,太后心头的怒气已经去了五六分,笑道:“还是定月说的有理!”

——————————————————

随着马车车轮碾过青石地板的声响,太平公主吐出一口长气:“太后还真是喜欢那套假模假样,当真是累得慌!”

“我看你倒是乐在其中!”

“有什么法子,谁叫她是皇太后呢?只能陪她耍耍!”太平公主一脸的得意,全无话语中的无奈。

“不说这个了,你刚刚最后那段话是什么意思?”护良问道。

“最后那段话?是即便真有谋反之罪那段吗?”

“对?就是这段!你这么一说,皇太后肯定会查出鄱阳王有罪呀!”

“哎!”太平公主叹了口气:“夫君呀!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呢?太后都把守文抓到长安来了,你觉得那饶州刺史没把这件事情办成铁案?这么说吧!这个案子现在已经是铁案了,区别无非是守文能不能保住性命!”

“这倒也是!那你这是缓兵之计?”

“差不多吧!”太平公主道:“皇太后今晚和咱们就是讨价还价,但她也是有底线的,那就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把鄱阳王这么全须全尾的放回去,不然她的体面何在?所以除非你打算搞一次兵变,把刀架在她脖子上,那就不能过这条线。换句话说,鄱阳王这个案子定下来的前提下,鄱阳王自己要担几分责!”

“嗯!”护良点了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可要是这样,鄱阳王身边人死个精光,那太后想要弄死他其实也不难了,随便找个穷山恶水的烟瘴之地一丢,没几天人也就没了!”

“那就是下一步了!”太平公主道:“太后她也没有那么闲,成天把精力都花在弄死一个半大孩子身上!再说了,咱们也就是尽力而为,犯不着顶到底,不是吗?”

护良点了点头,陷入了沉默之中。太平公主伸出右手,抚摸了一下丈夫的面颊:“怎么了?因为这个心情不好吗?”

“这倒不是!”护良叹了口气:“刚刚听了你说的话,我突然明白我爹为啥要这么做了!”

“阿翁?你是说让元宝当交州刺史吗?”太平公主问道。

“嗯!”护良叹了口气,他将王文佐打算向南北两个方向分封儿子和功臣子弟的打算说了一遍,最后道:“天家里骨肉相残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我爹这么做恐怕也就是不想他死了之后,我们兄弟们刀剑相向,为了一点家业杀个你死我活!”

“为何这么说?难道是因为离得远了的缘故吗?”太平公主问道。

“不光是远近!”护良笑道:“你想想,我的那些兄弟们不管到了哪里,第一要应付的就是当地土著的反抗,每个兄弟其实都是潜在的求援对象,又怎么会互相残杀。等到把土著都讨平了,那也是几十年后甚至上百年后的事情了,只怕我们这代人都看不到了!”

“这倒是,阿翁倒是想的远!”太平公主笑了起来:“其实这对你我夫妻也有好处!”

“我们夫妻好处?”

“对呀!”太平公主笑道:“你看看,阿翁打算分封给儿子的土地要么在交州南边,要么在海外。和大唐都没有什么关系,这不是摆明了留给我们夫妻的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